定位:合谷和三间连线的中点, 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和输穴之间.定位:第5指掌关节后缘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属手太阳小肠经输穴,亦为八脉交会穴(督脉)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属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主治:下肢痿痹、足跗肿痛、头痛、眩晕、耳鸣、五官诸痛。定位: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属足阳明胃经之荥穴。 定位:第四跖趾关节之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属足少阳胆经之输穴,亦为八脉交会穴(带脉)选穴原则:胸部以上疼痛手三针为主穴足三针为配穴,胸部以下疼痛足三针为主穴手三针为配穴。4、胸背腰腿痛:太冲:、内庭、足临泣、(后溪) 注:(括号内是配穴)1、使用的工具:1.5寸普通针灸针。腰突病人针足可用3寸针。2、治疗的部位:手 取穴姿势:半握拳,拳间隙轻插入可入筷子一根。治疗范围主要在臀以上。 间谷(食指掌骨桡侧缘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的交界处)简称-----间 主治(意思为主要治疗范围)为前(即身体的前方的疼痛或疾病) 中渚(手背无名指小指最高骨嵴向手腕2.5cm)简称-----中 主治为中(腰旁痛) 后溪(小指外侧掌横纹最凸处)简称-----后 主治为后(颈肩腰腿痛多数在身体的背面所以后溪是关键) 足 取穴姿势:自然平放。治疗范围主要在臀、髋及以下。太冲(足背大趾二趾跖骨汇合点前下方3的凹陷处)简称-----太 主治为内 内庭(足背二趾三趾赤白肉际后的凹陷处)简称-----内 主治为中 足临泣(足背四趾五趾跖骨汇合点前下方的凹陷处)简称-----足 主治为外 寻找技巧:在大体范围之内用一类似火柴棍似的物体点按寻找最为酸胀的点。 治疗前记录和明确疼痛,尤其是功能障碍的程度(什么动作不能做),在针后可以观察效果。 A、进针:进针时不捏针柄,而是捏住距离针尖的1cm处,可保证针体不打弯。 速度快,保证穿过皮肤的有效时间短,将疼痛降到最低。 方向:间、后为垂直进针,中、太、内、足为斜行进针。 倾斜30度是指针体与皮肤夹角为30度(感觉45度更好)。 倾斜的方向是:中渚为顺间隙向手指刺,太、内、足为向踝部刺。 左右之分:取患侧,中间痛的按照男左女右进行。双侧肢体或躯体疼痛可同时针双侧。 B、手法:得气要领是刺入后,深度3cm左右。到达深度后进行快速捻转提插(捻三下提插一下----简称捻三提一反复二次),因为是痛症,即实证,应用泻法,捻转方向正反都可以,速度要快,提插无限度,只要不把针尖提到皮外就可以了,速度也要快。要求出现酸麻胀针感。
然后提针到皮下,沿经络走向(均为纵向---与肢体纵轴平行)向这个穴位的上面穴和下面穴透刺,或者说是在进针点斜行将针刺到上一穴位的位置和下一穴位的位置,同时进行快速的提插和捻转3次左右,“针感即至”。文中多次提到形成箭头,其实就是“个”字,在一个点进针,刺三个穴位,上下通畅,气血畅通,感觉自然会有。此处的倾斜要达到距皮30--15度左右。操作上述步骤不能超过5秒,最好在3秒之内。 C、立即显效的关键:针感是指病人在刺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剧烈的难以名状的甚至是撕心裂肺的酸胀感,局部好像要炸掉一样。
出现这种感觉后,医生停止操作,要求患者活动不舒服的部位(如果针刺的部位就是病变处则禁止活动或出针后活动)。活动的目的是在经络得气后,积聚的能量被活动部位的刺激所引导,进而顺势冲开瘀阻的经络,通则不痛。如果仍然有疼痛,要保持这个姿势,目的是将仍然瘀阻的经络显现出来。医生再进行局部提插捻转,直到活动再无疼痛。一个穴位提插捻转3次,没有完全解除症状的,进行下一穴位的刺激。如果是胸腔腹腔相关的疾病可以要求病人深深吸气并且用力咳嗽。善后:1、久痛必瘀,功能障碍恢复以后如果遗留局部按压痛,可以用小针刀剥离局部粘连。相关问题:1、从解剖学角度看穴位,内关和外关在体表上位于前臂的两面,针刺得气时,各自的针尖在尺骨桡骨相连的同一片骨间膜的两面,所以内关和外关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是同一个点。 2、关于头痛头昏的病例。头痛头昏为营血不足,中枢失养,闭上双眼,慢慢呼吸,手举过头,慢慢轻提慢刺,为针灸之补法,以充养营卫。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一定适应症范围,手三针、足三针也是这样。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也查不出发病原因,甚至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手段也查不出病因。找不出原因不等于没有病。笔者认为,只要是人休自身感到疼痛或不适,即是身体发生了疾病。中医是辨证施治,找不出原因不等于不能治。就笔者的体会,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这里所说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比如服止痛药,痛了就吃,药力散去又痛,能说止痛药无效?可以说止痛药有效,只能止止痛,而消除不了病因。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应当说这也是疗效。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是通过经络传感的了解其作用机理首先应了解手足三针的6个穴位所在经脉之循行路线。手、足三针的6个穴,手三针位于手的三条阳经线上,足三针只有太冲位于足厥阴经线上,其他两个穴位均位于足之阳经线上。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指→手背→前臂→大臂→肩→颈→头面,与足之三阳经相接续。足之三阳从头到足,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太阳行于后。足三阴从足到腹,手三阴从胸到手,这样循环无端,息息相通,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身体各部组织器官的通路,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关于手三针、足三针,即手三穴、足三穴的经脉循行线路手足三阳经共218个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痛的就有130个;手足三阴经共91个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腿的就有46个:督脉28个,可治以上病症者有20个,任脉没有穴可治上述病症。全身合计大约有196个穴可以治疗颈肩腰腿的疼痛麻痹。若再加上奇穴、天应穴、耳穴等,真是难以计数,这么多的穴位,临床使用起来真是够夏杂的了。临证时凡见到上述诸症状,不论其发病原因,均先以手三针、足三针进行治疗,一般的不加配穴。当然,就用这6个穴位的适应证,可能不如196个穴位之广泛;但上述范围的病症绝大多数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1、取穴少。手三针、足三针取穴数最多也只是手足各三针。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只取1~3个穴即可,手三针足三针同用者极少极少。3、手法快。针如闪电一样进入穴内,手法要如疾风飞箭一徉。从进针到手法完成约几秒种。4、得气快。手法快的特殊效应就是得气快,手法到时立即得气,酸麻重胀应针而至。5、收效快。入针即效,快者几秒钟慢者10余秒钟,就会感到疼痛有所减轻。6、针刺时间短。针刺时间的长短,是与疗效的有与无、好与差有关。收效显著,即可出针,针感差没效果时间就可稍长一点。笔者在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时从入针到出针多在1分钟左右,2~3分钟者较少。手法问题,包括针前准备、刺入、行针得气、出针等几个具体的程序。1、针前准备,针手三针时,要向患者讲明,解除其紧张心情,对从未刺灸过的人,更要说明,不痛,几秒钟便可基本解决问题。患者握成虎拳,稍松弛一点;拳头过紧,进针不畅利,不仅会加重疼痛,疗效也不好;太松了针感差,收效相对亦差。待患者握成拳头后,术者用筷子粗细的小棍,从虎口的一侧轻轻穿过尺侧即为合适的握拳。2、穴位常规消毒后,医生的右拇、食指摄紧针体的锋端,使针尖露1~1.5厘米,先以左手拇指端稍用力向穴位点按即提起,右手之针迅疾刺入,后溪、间谷均垂直刺入,中渚倾斜30度刺入,足三针均倾斜30度刺入。3、行针得气。针体刺入到一定的深度后,医生右手拇、食、中三指摄住针柄迅疾提针到皮下,又快如飞箭一样完成另两穴的行针路线,针感即至。4、行针得气后,医生松开持摄针柄的右手指,令患者活动,如颈痛,做摇头、勾头、后仰;肩臂肘痛,做手臂的各种活动,腰痛,做弯腰、侧弯等动作;腿痛做腿的各种活动,等等。一般是行针得气后疼痛即减轻甚或消失。待活动到痛的姿势时,令患者停止活动,并保持痛的姿势,医生把针或提或左右轻旋,问是否减轻或消失,当一个痛的姿势消失,还令其活动寻找疼痛的姿势。从行针得气到患者活动找疼痛的姿势,到收效出针一般是1~2分钟。如一针即生效止痛,一针即可;如一针疗效不显著,可再取一穴。手三针、足三针有其一定的取穴原则,一是以经络的循行线路进行取穴,即循经取穴,二是经验取穴。一般的讲,巅顶痛、颈椎病、手颤抖、大小臂拘急、脊背痛、腰脊痛、尾骨痛、急性腰痛、扭伤、三叉神经痛、牙痛等手太阳经和督脉经的病痛,取后溪(后溪通于督脉)。肩前痛、肘痛,大、小臂桡侧痛麻,拇食指痛麻、牙痛等,取间谷。大小臂麻木疼痛、手指振颤、握物无力、肘痛等,取中渚。如肩周炎及肩前后的病痛,可三针同取,亦可以间谷为主配中渚,或配后溪,总之应以疗效既好取穴又少为宜。手三针、足三针是以手三针为主,足三针为辅。本文所涉及的病症,往往取手三针即可治愈,但在不少情况下,特别是腰腿痛足(月付)足趾麻痹肿痛等,足三针是必用之穴。足三针以足临泣为主穴。后面所治病例,对取穴甚有帮助,可供参阅。(一)颈椎病(取双侧后溪。先针左侧,迅疾进针成“↑”形,患者立即感到有一股气流从左臂冲过颈部直到上脊背;再针右后溪)肩痛的病因有多种:有因风寒湿阻闭经络者,有因肩部软组织急慢性炎症者,有劳损者,有外伤者,有扭挫者等;凡此种种,手三针均可以治疗,而且收效显著。如仅仅是活动时疼痛,无粘连者或虽有粘连而较轻微者,常常针一两次即愈.(针间谷、中渚,行针得气后令其带针活动)肘关节的疼痛或肿胀,多与劳损、外伤和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有关。西医的网球肘等属于肘关节疼痛的范畴。用手三针治疗效果甚佳。
骨质增生是一种骨骼关节的退行性变化,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大多是年龄40岁以上的人,又称骨关节炎。用手三针、足三针治颈、腰、足跟部骨质增生,效果比较理想,特别是消除疼痛和麻痹则疗效尤为突出;但大约有1/3的患者需要在针刺止疼后同时配合其他疗法,26号3.5寸的银针全部刺入右内庭,透涌泉直达足跟之前缘;另一针刺入左内庭,同右针一样直达足跟之前缘。再先行右侧,速提速进,在足底形成“↑”,再行左侧之针如右一样.中渚治胁肋痛,有效者多,而亦有无效或效果不显著者;若无效,出针后再针痛侧之支沟穴,大多数可以应手而愈。在入针后能让患者深深吸气并咳嗽出声音来,这样效果就更好。因为深吸气可使整个的胸腔腹腔扩张增大而超过常态,随着用力咳嗽整个胸腹腔就会急骤收缩,这种收缩亦超过常态。胸腹腔扩大表明呼进的氧气超乎平常之量,在达到一定的充足之量时又在瞬间咳呼而出。这样的一瞬之间人体内的气流就会超乎常态的增强、增速,如同蓄水决堤一样,原来之结者开,凝者散,淤者消,通则不痛也。一次不行,可连连两三次。这个让患者深吸气,用力咳的动作,在治疗其他痛症时也常常配合而增强其疗效,如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等。证治要诀?脚气》篇责之肾虚湿著,命门火衰,失于温煦敷布所致。以前也遇到过足心热痛的病症,且多系女性,针灸涌泉穴疗效较好。故从内庭入针透过涌泉直抵足跟前下缘,提针皮下,再向两侧刺入呈“↑”形而出针。针同侧后溪治疗三叉神经痛,不论十年、八年之苦,多能立竿见形,少则一两次,多则八九次即可治愈。若不能立即止痛者可配合同侧翳风穴,多可立即生效。附翳风穴之针法:第一支三又神经痛,直刺得气后提针至皮下再将针尖向上斜刺;第二支直刺:第三支,直刺得气后提针皮下,再偏向下斜刺。针后溪治头痛头昏或眩晕疗效甚好,先针一侧,右侧痛针右后溪,左侧痛针左后溪,前额、正中、枕后可针双侧。疗效仍不显著者可先针双后溪再针哑门,怕针哑门有危险者针大椎亦可。如此配合,无不立竿见影矣。传统的针灸疗法,一般是在辨证的基础上先确定主治穴位,次列配穴,再拟定针刺手法。如治肩周炎,有的针灸医生取肩贞、肩髃、肩井,再配以合谷、外关、手三里等;有的则取肩贞、臂臑,配以合谷、外关、曲池等;入针以后一般都是让患者静坐着(笔者称之为静针),每隔三五分钟行针一次,或再加以温灸,或加以电针器,过20~30分钟起针。而用手三针治疗肩痛,如肩前痛只针间谷,肩后痛只针中渚或后溪,整个肩部均痛者,针间谷、中渚,或配后溪,针后一定要让患者活动,寻找疼痛的角度和姿势,而无需留针,一般不会超过2分钟。人之一身,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365穴,在人体形成一个庞大的、复杂的而又有理有序、有条不紊的信息网络,这个网络内连脏腑,外络四肢百骸。人身的一呼一息,一举一动,都要有经络来去连络支配、控制、调整。针刺就是用针刺入经脉上的穴位内,而穴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已知十二经脉的气血的多寡是不一样的: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脉;手少阳、足少阳、手少阴、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阳此六经为多气少血之经脉;手厥阴、足厥阴、手太阴、足太阴四经为多血少气之经脉。各条经脉的气血多少虽不相同,但却说明了每条经脉都与气血运行有关。如同长短深浅不同的水沟一样,都有或宽或狭或深或浅的水流。气为阳有质而无形,血为阴有形而又有质。这两者相互滋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地构成人体的内在物质基础,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凝。气行之速,血相应地行亦速,气行之缓,相应地血行亦缓。用针刺治疗痛症,取穴的多少,与针刺的质量并不成正比例;针刺时间的长短与针刺的质量也不成正比例。在治疗上述痛症时,笔者在很多情况下只取一个穴位,或两个穴位,三个穴位同取者很少。取一个主要穴位,按照笔者所述的上述针刺方法进行针刺,哪怕是只有几秒钟,只要激发起经络在瞬间的单位时间内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达到了治疗能量,即达到了一定的气态,就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反之,如果选用三四个穴位,或者更多的穴位,留针30分钟,但激发不出经络在相应的单位时间内释放出治疗能量,则疗效是比较差的,甚至毫无疗效。针刺止痛,是针刺经络上的穴位激发起经气,经气传入大脑,大脑立即进行人体的自我调节、自我整合,这一过程即是大脑的兴奋过程。兴奋属阳、属动,动则通,通则不痛。兴奋的质量越高,通的速度就越快,越快带来的冲击力越大,借着这一瞬间的冲击之力,使淤消结散疼痛消失,缓解,减轻。- 手足三穴的临床效果比董氏奇穴还要好, 是经方的极大补充
- 手握空拳, 用两寸针, 间谷透劳宫至少府, 一针三穴. 同理后溪透少府至劳宫
- 手穴的中渚, 足穴的太冲和足临泣, 是25秒内, 甚至15秒内扎六针. 以中渚为例, 斜向前(手指方向)30度入针, 捻三提一反复两次. 拨出, 斜向后30度, 捻三提一反复两次. 再拨出, 垂直捻三提一反复两次. 太冲和足临泣是先向后
- 其它三穴, 合谷和后溪是握拳向手心方向, 内庭是向涌泉方向进针. 甚至可以内庭透涌泉至后脚跟.
- 按病人痛点所在经络找对应穴位. 哪一侧痛就用哪一侧的穴位
- 主要痛点消失后, 找第二痛点, 继续用手足三针疗法
- 胃痛, 中脘, 天枢, 内关三个穴治疗一切胃痛. 扎天枢前要病人把尿排光
- 腰痛, 印堂穴, 把皮肤揪起进针, 至一侧眉骨中央出针.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公众号自定义菜单中, 有倪海厦全部课程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小编是一名中医粉,爱好中华传统文化,苦于无人交流,所以建了中医群,已汇集了数千中医爱好者,欢迎爱好中医的朋友进群交流。
1群-7群已经满500人,还可以进8群
可以加群主微信:bjliuying2019,原微信号满5000人,加不上了。群主拉你进群。验证时请注明中医粉。